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动态正文

当前头条:知青往事续集:落户陕北他没有后悔,用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

2023-07-06 13:07:58 历史档案笔记

知青往事续集:落户陕北他没有后悔,用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

一切苦难都打不倒一个有理想的人,即便曾经遭受了许多的磨难,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,因为我相信光明总有一天会来到。——刘爱国

这是刘爱国在自己日记中写的一段话,刘爱国自从插队开始,就有了写日记的习惯,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写了108本日记,整整记录了自己45年的青春岁月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翻看他的日记就像在读一本史书,读到1978年8月25号的时候,我没有继续再看,因为看到前面我已经知道,这个在陕北插队10年的北京青年,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这片土地。

1978年8月25日,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,这一天刘爱国和李爱娟结婚了,也就在这一天,刘爱国同时收到了返京的通知,这个通知来的太迟了,此时他已经放弃回北京了,也许从三年前,自己把当兵资格留给弟弟刘爱民的时候,他就已经决定留在陕北了。

爱情是美好的,在刘爱国看来没有什么可以比得过爱情让人陶醉,可能在陕北的日子太苦了,男人有些时候也需要找一个避风港,停下来歇一歇。

婚后的生活和插队的时候没什么变化,唯一有变化的就是他可以和李爱娟住在一起了,不怕别人说闲话了,李爱娟的父亲是一对队长李海生,也是有些权利,老乡也要给他三分薄面,李爱娟是家里独生女,家庭条件也不错,毕竟在那个年代,大家伙的日子都过得差不多。

婚后一年,刘爱国的儿子李大海出生了,孩子为什么会姓李,因为他们那里有一个传统,在女方家生的孩子,第一个姓必须随女方家姓,对于孩子的名字,刘爱国并不在意,毕竟自己已经打算留在陕北了,可是考虑到孩子以后,刘爱国自己也打算把姓改过来,刘爱国从此就变成了李爱国。

1981年三河村结束了“大锅饭”的时代,包田到户让李爱国看到了希望,李爱国家里分到了4亩三分土地,李爱娟的父亲李海生第一大队队长的职务也被撤销了,大家伙可以安心种地过日子了。

农民有了土地就有了奔头,老百姓其实不图啥,就图有口饭吃,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,刘爱国对自己家的地很上心,每天起早贪黑都在田地里劳作,一家四口人日子过得很幸福。

1984年遇到了陕北大旱,很多庄稼都减产了,因为各家各户交完公粮之后,剩下的粮食也不多了,这一年日子过得很辛苦,山里的野菜都被老百姓挖光了。

旱灾过后,刘爱国家里养起了牛和羊,虽然只有一头牛和羊,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,牛除了给自己家耕地之外,还给老乡耕地,顺便也赚取一些粮食,那时候羊奶也很贵,而且营养又健康。

一家人20年之后再相聚,一切都已经改变,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,因为他觉得只要大家过得好,自己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。

1988年弟弟刘爱民带着父母来到三河村,这是刘爱民一家人分别20年后第一次大团圆,此时的弟弟已经是团长了,弟媳王瑶瑶也是当兵的,父母已经退休了,此时李爱国(刘爱国)还是一个农民,面朝黄土背朝天,知道哥哥改了姓,父母也没有多加指责,他知道孩子受了委屈。

见到自己的外孙和儿媳,所有的痛苦和遗憾已经消失不见了,看到爸妈脸上露出笑容,李爱国内心安慰了许多,临走时,刘爱民给大哥拿了5000元,李爱国并没有推托,他接受了,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这笔钱。

苦难不会打倒一个有理想的人,所有遭受的磨难,都是一笔财富,不管你曾经富有过还是贫穷过,李爱国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。

1990年李爱国北上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,陕北这些年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是和大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,李爱国知道,只有走出去自己才有机会,他也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,这些年他有点压抑,而他内心的梦想从未放弃。

李爱国第一站就是广州,虽然人生地不熟,但是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李爱国看好的是服装生意,但是他资金少,刚开始又没有经验,他选择从摆地摊开始做起,做了三年地摊生意,李爱国认识了一些人,也有了一些存款,他自己租了一个门面开始了自己的服装生意。

从1990年到2000年,李爱国用了十年时间,他在广州自己可以立足了,而且服装生意也有很大的起色,他开始以批发为主,有了自己厂房,此时的他已经50岁了。

同一年李爱国的儿子李大海考上了北京大学,李爱国放弃了在广州的生意,一家人搬到了北京,时隔32年李爱国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回到了北京。

在李爱国的日记中曾写道:“我一直有回北京的打算,我想靠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这个梦想,我不想靠任何人,我愿意为他们付出一切,但是我不愿意去麻烦他们”。

在这里致敬那些曾经默默付出的伟大知青们。

关键词: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动态

关注